1、置入人性化尺度空間
學校主要使用人群為高中生及老師,他們的思維方式及對戶外景觀的需求也日漸成熟,更趨向于可供停留和交流互動的空間。梳理現狀條件置入更多功能性空間,賦予場地開放、圍合、私密和半私密的空間特性,從而滿足同學們對戶外景觀不同時間段的需求。通過增加林蔭休憩空間,為師生提供友好舒適的交流平臺;仿自然的草坡臺階形成觀景與思考的高地,也成為學生畢業時拍照留念的理想圣地。
2、融入場地精神文化
場地精神文化是一所學校提升凝聚力和歸屬感的重要載體,景觀設計中通過一條文化飄帶連接校園四大活動空間,沿線設置林蔭道、文化構架、文化石(現有)等景觀元素,展示本校獨特的學術理念、歷史文化等,進而與師生產生共鳴。
3、營造多元型綠化空間
改造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及保留樹種,通過植物的合理布置,也可以達到場地空間和文化氛圍相結合的境界。出入口景觀保留原有雪松樹陣,對灌木色彩及形態進行調整,加強出入口景觀的軸線感。教學樓處植物在保留香樟、桂花等長勢良好的植物,充分考慮人正常視線所及的綠化視覺景觀,通過微地形和自然式種植的生態表達,打造柔和優美、舒適安逸的戶外綠化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