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農村生態園雖發展前景廣闊,但在發展的過程中面臨的沖擊與挑戰也在不斷加劇,轉型與升級成為首要問題,對于全國市場而言,我國農業生態園缺乏品牌力,行業內部混亂。傳統的經營模式已經不能滿足于人民的需求,開拓新的市場已是重中之重。
1、因地制宜,綜合規劃
農業生態園的核心吸引力在于游客的體驗和參與,游客從城市來到農村,在青山和綠水的映襯下獲得審美體驗。綜合考慮當地的自然、社會、文化、歷史等條件,制定切實可行的規劃,深度挖掘地域特色,設定不同生態主題,明確功能定位,協調統一發展。生態示范是農業生態園的主要職能,城市資本的過多介入導致的過度盈利,使商業化氣息蓋過了鄉村原味。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要確保“姓農為農”的根本宗旨不動搖。鄉村原味不只是自然風光,更要融入鄉村的生產、生活,與當地文化融合。
2、加大創新人才引進力度
采用內化外合的兩手方法,促成人才持續性流動吸入。通過增加人才鼓勵政策、補善基礎服務設施來打下對外人才吸引的硬基礎,讓人才從“引進來”轉為“自己來”。通過提高本地教育質量、聯動特色高校重點培養來形成內部人才成長全栽培,從用人“求魚”到用人“有漁”。整合利用招聘會資源,建立政府、園區、高校等共同參與的整體人才引進機制,例如與旅游高等院校、職業院校合作,定向培養生態農業和鄉村旅游專業;創新人才培訓平臺,對所有從業人員進行崗前培訓,全面提升軟實力。
3、通過農旅融合打響品牌效應
“品牌就是生命”,要站在多層次、全產業鏈品牌體系的戰略高度,通過農業生產綠色化與品牌化助推鄉村振興,從項目建設、產品包裝、文化挖掘、服務提升等全方位入手,把農業園區打造成為主題突出、特色鮮明、傳播廣泛、社會認可度高的特色旅游品牌。同時融合本土文化,向旅客展示自身獨特風格,讓來者有新意、有樂趣、有念想、有興頭,激發內心的好感,自發地形成宣傳動力,構造出一個漣漪般的輻射式品牌響應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