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是
特色小鎮的發源地,在2017、2018年相繼公布的兩批特色小鎮名單中,僅有余杭夢想小鎮、西湖云棲小鎮、余杭藝尚小鎮、桐鄉毛衫時尚小鎮、上城玉皇山南基金小鎮、諸暨襪藝小鎮、德清地理信息小鎮等7家獲得正式命名,由此可見,成為真正意義上有特色產業、能帶來產業結構升級的特色小鎮,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那么,未來特色小鎮有哪些發展趨勢呢?
1、促進產城人文融合
2017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引導特色小鎮健康發展”,這是“特色小鎮”一詞首次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亮相。從政策的指向中可以看出,作為我國城鎮化發展的重要抓手,特色小鎮建設已經進入了中央視野。從全國來看,特色小鎮作為新生事物,其原始經驗來自于浙江。從特色小鎮的范本“云棲小鎮”可以看出,它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鎮”,而是一個“特而強、聚而合、小而美、活而新”的區塊和平臺,作為人口及產業的核心載體,特色小城鎮早已成為發達國家城鄉均衡發展的重要經濟活力點。在經濟新常態下,作為經濟、產業、文化發展的主要載體,特色小鎮也將成為中國新時期經濟發展的增長極,應該建成一個融合文化、旅游、社區功能的創新創業發展平臺,而不是一個僅僅為發展房地產而堆砌起來的“空殼子”。新型城鎮化中的“新型”二字,應該體現在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城鎮化不應僅是“造城”,不將人的因素納入考量的范疇,就不是真正的新型城鎮化。這也是特色小鎮建設的要義和關鍵所在。對于如何進行特色小鎮建設,業界專家指出,特色小鎮的發展需要將“三生融合”,即生態、生產、生活融合,這樣一種理念可能是城市下一步發展重要的一個參照。另外,特色小鎮高度強調文化和生態,文化一定要融入特色小鎮當中,改變我們原來“千鎮一面”的現象。
2、走少而特、少而精之路
一個優秀的特色小鎮絕不僅體現在建筑風格和街區環境上,也往往要以發展一個或多個當地特色產業為根基,并著力在各個方面挖掘產業的文化附加值。特色小鎮發展的“秘訣”,就是依托鄉村振興戰略,聚焦特色農業和鄉村旅游,走出了一條少而特、少而精、少而專的發展之路。
3、跨界融合,共享發展蔚然成風
一個完整的特色小鎮生態系統,通常分為核心產業、衍生產業和配套產業三個層級,由內而外實現共榮共生共享。單一產業是難以為繼,需要在核心主導產業的基礎上,在主導產品的基礎上挖掘附加值,同時做好服務主導產業和衍生產業的物流、信息、加工等基礎服務,實現區域完整的產業生態鏈條,做到產業支撐、市場對接、聯動發展;融合的關鍵是產業鏈的挖掘、細分和創新。因此要做好對市場需求的深入洞察,善于抓住更多細分領域的市場機會,運用共享共贏的思維模式,加強不同行業、不同領域的合作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