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發揮污染監測作用
當發生環境污染問題時,由于初期的污染程度較小,如果不借助儀器檢測的方式很難及時發現污染問題,而植物對環境變化的敏感度較強,因此,在生態工業園中進行園林綠化建設時,可以通過對植物的科學選配來達成良好的污染監測作用。以菖蘭為例,其對氟污染的感知度較高,當發生氟污染時,菖蘭的葉片邊緣位置和葉片的尖部會出現呈現棕黃色的帶狀傷斑,且受害組織的界限十分清晰,這便是菖蘭的預警方式。研究顯示,當空氣中氟的濃度為0.005mg/m3時,便會發出報警信號,而氟的濃度超出0.007mg/m3時才會危害人體健康,因此當接收到菖蘭的警報后及時采取污染防治措施即可。
2、發揮隔絕噪聲作用
工業生產的特殊性決定了在日常生產過程中,因各類動力機械發生碰撞或者摩擦會產生大量的噪聲,其噪音強度可達70-80dB,而噪聲污染的標準中指出,居民區超出55dB即可視為噪聲污染。特別是進行粉碎生產和鍛壓制造中的噪聲污染更加嚴重,輕則影響人的工作情緒,重則造成聽力下降等疾病。目前來講,使用綠植吸收和隔絕噪聲屬于最為經濟有效的手段之一,一些茂密的樹木可以形成綠色城墻,阻隔大部分噪聲聲波的傳播。相關研究顯示,雪松和檜柏等樹木的樹冠偏大,可有效吸收噪聲聲波,根據林帶建設寬度的不同,起到的吸聲效果也所有不同,一般10m寬的林帶便可降低30%左右的噪聲,20m寬的林帶可降低40%的噪聲,最大吸收的音量可達75%。
3、發揮降溫隔熱作用
眾所周知,園林綠化具有調節區域小氣候的作用,在夏季炎熱的中午可以通過吸收熱量和遮擋陽光為人們營造較為舒適的環境。工業生產的過程中會釋放大量熱量,致使工業園區內的氣溫普遍高于周邊平均溫度,這將對在園區內居住居民的生活品質帶來較大影響。如能在園區內大量密植喬木,則可在喬木樹冠的遮擋作用下顯著降低區域溫度。研究顯示,當樹干覆蓋率超出0.7時,則可使地面輻射量減少1/2左右,即夏季的樹下氣溫可比陽光直射區域的氣溫低4℃左右。此外,在園區內大量種植草坪和樹木還可起到降低風速的作用,以減少地面蒸發量,使區域相對濕度提升3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