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body id="jnvxd"></tbody>

    <button id="jnvxd"></button>
    <li id="jnvxd"></li>
      <th id="jnvxd"><big id="jnvxd"></big></th>

      園林景觀規劃設計研究中心

      廣場景觀改造工程,廣場規劃設計說明

      返回列表 發布時間:2019-11-20 10:59:15 來源:園林景觀規劃設計研究中心
             一、項目概況:

             本項目位于清遠市靜福路東側,北江一路南側,原靜福廣場舊址區域,規劃總用地面積20211.00平方米,是城市區域性休閑廣場綠地。

      廣場景觀設計方案總平面圖

             二、主要設計依據文件:
             1)《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建設部-2008)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2004)
             3)《城市規劃編制辦法》       (2006)
             4)《城市規劃用地分類與城市用地標準》(GBJ137-90)
             5)《公園設計規范》(CJJ48--92)
            6)《城市道路交通規劃設計規范》(1995)
             7)《廣東省城市控制性詳細規劃管理條例》(2005)
             8)《清遠市城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
             9)《建筑給水排水設計規范》 GB50015-2003(2009年版)
            10)《室外給水設計規范》 GB 50013-2006
             11)《室外排水設計規范》 GB 50014-2006
             12)《建筑設計防火規范》 GB 50016--2006
             13)《城鎮燃氣設計規范》 GB 50028-2006
             14)《城市電力規劃規范》 GB50293-98
             15)《民用建筑電氣設計規范》 GB50045-95
             16)《城市工程管線綜合規劃規范》 GB50289-98
             17)《城市防洪工程設計規范》CJJM50-92
             18)《城市規劃規范標準體系》
             三、 總體規劃設計構思:
             1.規劃原則
             (一)特色性原則:
            設計中充分反應基地植物條件和植物特色資源的可利用性,繼承本身的歷史文脈,融合清遠區地域特色,體現青山綠水的優勢,展現植物空間的人文特性和歷史特性。避免千城一面、似曾相識之感,增強廣場景點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二)整合原則:
             分區明確的同時加強了各部分功能之間的聯系,以及與其他區域(包括與臨江市政公共區域)的溝通,促使功能互補,延續景觀界面,塑造出良好的邊界整體關系。
             (三)生態性原則:
             在提高土地經濟效益的同時,充分利用地形、地貌、地物,拓展自然舒展、富于變化的空間和疏密有序,錯落有致的實體景觀空間。
             (四)人文自然相融合和人文感受引導原則
            以場地為載體,將清遠歷史文化融入到廣場開放空間中來,同時加強對自然文化的宣揚和引導,使人們能賞其美,知其優,產生共鳴。
             (五)功能主導原則
             從場地規劃到詳細設計都應遵循“市民人文休閑”的基本功能,真宏觀把控到微觀的細節主意落實以人為本的理念。
            2.規劃用地布局
             附表一     規劃用地綜合技術經濟指標
      規劃用地綜合技術經濟指標
             3.規劃路網布局
             規劃區域內路網依據"以人為本"的原則進行規劃。采用點、線、面的方式對空間路網進行合理組織。主入口設置與北江一路方向,同時地塊東面、西面、南面分別設置有次入口,滿足不同方向市民“入場”需求。廣場內部通過鋪裝與綠地有效鑲嵌組合,在中心形成12-20M不等中軸景觀帶,滿足市民聚會活動需求,同時通過2-4M兩級園路對其他區域進行路網組織和空間分割,將廣場劃分為開放空間、私密空間、半開放性空間等,有效的將市民引入到區內各個景觀節點中。
             4.規劃園林建筑布局

             方案構思從營造適合市民休閑活動的城市景觀的角度出發,建造具有現代特點的城市開放活動綠地空間。規劃布局中以植物綠地為主導,園林建筑作為輔助性景觀滲透到景點里面去,在合理區域內布置休閑涼亭、花架、樹池坐凳等,增加游園情趣。

      廣場景觀設計鳥瞰圖

             5.空間組織及環境設計
             景觀系統主要是由主入口廣場景觀、生態廣場景觀組成、休閑陽光草坪、兒童活動區等區域構成。入口廣場布局簡潔明快,美觀大方。生態廣場以植物硬鋪相滲透,營造一種較為開闊的平臺空間,滿足市民小型集會、跳舞健身的基本功能。而陽光草坪、兒童活動區等則是通過園路、植物群主、微地形等元素進行自然劃分跟空間過渡,為不同年齡段市民提供休憩、交流、公共活動的差異化空間。
             四、道路交通系統規劃
             1.道路系統規劃
             地塊內部道路與外部空間的聯系,做到合理組織人流,滿足交通的大便利性;而內部道路則是引導人流,將人流延伸到各個景點中去,做到景觀與功能相結合,道路寬度為2米-4米。
             2.交通規劃
             該規劃區域路網僅為人行與自行車通行,禁止機動車進入,為市民休閑活動營造一個安全舒適的綠色空間。
             五、綠地系統規劃
            整個園區倡導綠色景觀理念,規劃上以植物造景為主,將綠地景觀分為開放性綠地空間、半開放綠地空間、封閉式綠地空間,根據不同景點需要,通過特大喬木、喬木、灌木、地被等的合理搭配,營造一個完整的綠地景觀系統。
             六、豎向設計
             豎向設計首先立足與現有背面北江一路與西面靜福路的標高,同時結合現有靜福廣場原始標高和未來南面老干活動中心、幼兒園的具體建筑造型控制,本著減少土方工程量的前提下對豎向進行全面考慮。
             1、將這個廣場保持與背面濱江路銜接的前提下,全面架空,地下設為城市公用停車場,頂板覆土標高為19.15;
             2、根據景觀造景需要,局部設計微地形,覆土標高為1.5,滿足大喬木的種植需求;
             3、廣場與周邊道路通過斜坡無障礙通道跟臺階等進行合理銜接,滿足無障礙通行需求。
             七、工程管線綜合規劃
             (一)給水工程規劃
             1、規劃依據:
             《市政給水工程規劃規范》  GB50282-98  
             《室外給水設計規范》  GB50013-2006(2006年版)
             《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06)(2006年版)
             2.綠化給水水源:
            本工程水源接自小區內室外生活市政給水管網。
             3、給水設計:
             園林給水設計主要包括綠化的澆灑及水景景觀水體的補給;綠化給水的水量水壓由小  區市政低壓給水管網提供;除降水外,景觀水體的正常水量的損失主要由小區低壓給水管網補給;綠地補給采用布置噴灌和取水球閥澆灌。
            4.用水量計算:
             綠地2L/m2.d,水體和綠化用地不作給水量預測,則規劃最高日總用水量約為27.7立方米/日。
             5、給水管材:
             綠化給水管采用優質的塑料給水管PPR,,熱熔粘接,管材工作壓力應不小于1.6MPa。敷設在綠化下,埋深控制0.5m左右。
             (二)排水規劃
             1、規劃依據:
             《市政排水工程規劃規范》  GB50318-2000
             《室外排水設計規范》  GB50014-2006
             《污水綜合排放標準》  GB8978-1996
             《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質標準》  CJ3082-1999
             2.排水體制規劃:
             規劃采用雨污分流排水體制。
             3.雨水工程規劃:
             雨水量計算:本工程規劃采用清遠市地區暴雨強度公式。重現期取一年,暴雨強度:3.80L/S .100 m2. 園林排水的對象是排放地面雨水徑流和綠化排水,雨水排水的原則是將最大匯水面積雨水以最短的距離通過管道就 近排入建筑已建或已設計待建雨水檢查井匯合后排放。管材采用采用雙壁波紋PVC-U管,雨水管在基地道路的車行道下,埋深控制1.0m。
             (三)電力工程規劃
             1、規劃依據
             《城市電力規劃規范》                         GB/50293-1999
             《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                    GB50180-93(2002年版)
             《城市電力電纜線路設計技術規定》             DL/T5221-2005
             規劃專業提供的平面圖、技術經濟指標
             2、負荷預測
             a.景觀廣場供電負荷指標為地下車庫20w/m2(建筑面積,下同)、廣場用地2w/m2,道路0.5 w/m2,景觀廣場用電負荷為227KW.
            b.老干部活動中心電負荷指標為活動中心40w/m2(建筑面積,下同),廣場用地2w/m2,道路0.5 w/m2,老干部活動中心用電負荷為208KW.
             c.機關幼兒園指標為幼兒園50w/m2(建筑面積,下同),廣場用地2w/m2,道路0.5 w/m2,機關幼兒園用電負荷為319KW.
      總用電負荷為754KW,安裝容量為1000KVA
            3、電力工程規劃
             (1)電網電壓等級
             規劃區內中壓配電電壓為10kV,低壓配電電壓為380/220V。
             (2)配電網規劃
             a.規劃區內中壓配電電壓為10KV,低壓配電電壓為380/220V。
             b.供電半徑:低壓配電網控制在250m內,負荷較大地段為150m。
             c.各單體的低壓配電采用放射式,由10KV變電房引出低壓回路到各主體建筑的配電總箱中。
             d.從提高供電質量方面,為降低線路損耗,電源應盡量靠近負荷中心,以減少供電半徑,同時可適當加大供電線路導線截面面積。
             (3)電力線路敷設
             10kV主干進線電纜應統一按遠期用電負荷確定。10/0.4kV變配電所饋出的380/220V電纜根據建筑物用電負荷而定,一般不超過240mm2。
             4、道路照明規劃
            (1)區內道路照明應根據照明水平、照明均勻度、眩光限制、照明誘導性以及小區整體的景觀效果進行綜合考慮。區內主要環區干道、出入口干道等采用6.5m桿高路燈,配半截光型燈具,道路平均照度不低于8lx。區內綠化園林、親水湖畔等根據景觀需要設置相應的照明燈具。
             (2)小區道路照明的電源由10KV變電房供電,半徑適當控制在500m內。供電容量應留有適量裕量,以滿足澆灑、景觀照明需要。
            (3)路燈控制應采用智能控制技術,以提高用電效率。同時在燈具和光源的選擇上要考慮節能的需要。

      查看詳情 + 上一條 高標準建設特色小鎮離不開體制機制創新
      查看詳情 + 下一條 廣場景觀設計需要注意的幾點
      【相關推薦】
      67194成l人亚洲欧美_亚洲欧美曰本中文字不卡_2020最新亚洲中文字mu_古典武侠亚洲制服欧美在线